News

&information  新闻动态

热浪巅峰时节,解锁清凉智慧

       当日历的纸页,悄然翻至三伏,光阴的笔触,便在天地间绘就了盛夏的浓烈。蝉鸣如沸,日光如煮,天地间仿佛一个大蒸笼,将万物蒸腾得透不过气来。此时阳气达到鼎盛,雨水充沛,自然界呈现“湿热交蒸、万物盛极”的景象。
       大暑后期,湿热积聚,雷雨天气频繁,大雨倾盆,带来短暂的清凉,却也加重了湿气。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,正值与四之气(7月22日-9月22日)重叠。主气为太阴湿土,客气为少阴君火。此时正值君火加临湿土,此时天地如蒸笼,气温高、湿度大,雨水集中,湿热交蒸最盛。脾胃功能首当其冲,食欲减退、腹胀便溏、头昏脑胀、舌苔厚腻,更棘手的是“湿热交蒸”,暑热与湿土交织,不仅加重湿热,还会侮肝乘肾,肝主升发,湿土阻滞易引发肝肾失调,出现黄疸、浮肿,头晕目眩、肢体麻木,甚至诱发痱子、湿疹等皮肤问题。
       此外,高温让人体大量出汗,耗伤津液和阳气,常致口渴、乏力、心慌;而阳气浮于体表抗暑,脏腑内部反而虚寒,形成“外热内寒”的矛盾,心烦失眠与腹部冷痛并存。养生核心:清暑热、祛湿浊、养心阴。抓住这三点,才能在“火炉+蒸笼”的大暑里,守住健康防线。

顺时养生四部曲
01起居调摄|夜卧早起养阳气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说“夏三月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”。睡眠上,22:30前入睡养肝胆,晨起5:30-6:30迎日光舒展,保证7小时睡眠;午间11-13点小憩15-30分钟,闭目养神缓疲劳。正值三伏天,晒背也是最妙:上午9-10点或下午3-4点,背对阳光晒15-20分钟,晒背的时候要注意把头盖好,借天阳温通督脉,驱寒湿、补元气。
02运动养生|舒缓有度,畅达气血
大暑养生,运动要轻缓,散步、慢跑、八段锦、太极拳都是好选择。避开烈日暴晒,微微出汗即可,汗为心之液,出太多反伤津液。大暑时节还是心脑血管病高发,高温让血管扩张,加上出汗多、血液黏稠,气血易淤堵。此时不仅要降火,更需补气血补津液,把淤堵的“死水”变成“活水”。  
一个简单小妙招:金刚坐双膝跪地,臀部轻坐脚跟,背部自然挺直,双手放膝上。这个姿势能温和挤压腿部经络,像小泵一样推动上半身气血流动,帮淤堵的地方松绑。每天抽出5-10分钟,边跪坐边闭目养神,既能疏通气血,又能静心解躁。
03饮食养生 | 清补兼顾祛湿邪
大暑天湿热黏腻,饮食上要抓住三个关键词:祛湿、清淡、清补,既要帮身体挤走湿气,又不能吃得太厚重,更得给虚弱的脾胃补补劲。推荐多吃赤小豆、薏苡仁、绿豆、冬瓜、黄瓜,赤小豆能帮身体挤水分,薏苡仁像小刷子一样扫去湿气,绿豆清热不燥,冬瓜利尿消肿,黄瓜脆爽开胃。苦味食物也别错过!苦瓜、苦菜能浇灭心里的烦躁,莴笋清爽解腻,莲子还能让人睡得踏实,夏天吃正合时宜。
想健脾又祛湿?试试五指毛桃四神汤:五指毛桃、山药、茯苓、莲子、芡实一起煮。这汤喝起来清润不腻,健脾祛湿,把虚弱的脾胃慢慢“补结实”,湿气重的、总没力气、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的人,喝它再合适不过。
04情志调节 | 疏肝解郁,宁静养心
《黄帝内经》说“使志勿怒”,可这暑气一蒸,烦躁、失眠、提不起劲全来了。夏属火,心为君主之官,心乱则全身气机跟着乱,烦躁不安可能让血压波动,无精打采易引发心肌缺血,这可不是小问题!
调心宁神才是关键。试试这些“灭火”法:去河边垂钓,看浮漂轻晃,心慢慢静下来;铺张宣纸写两笔字,运笔间气顺了,烦恼也跟着走了;放段轻音乐闭目养神,让旋律冲走心里的乱麻。
这热,其实也是一种考验。它考验人的耐力,也考验人对生活的态度。盛夏从来不是用来对抗的,而是用来经历的。在应当奋斗的季节里,断无退缩的道理。就像人生中的艰难时刻,逃避不得,唯有直面,并泰然处之,方能体会其中深意。且让我们放下焦躁,像一株植物那样,静静地接受阳光的洗礼,在酷暑中积蓄力量,等待秋日的丰收。

将内容分享到您的周边:

返回顶部  

济南市高新区大正路3333号
产品投诉与建议/药物警戒电话:0531-88767360/88251833

联络方式    
网站建设:云华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