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&information  新闻动态

一杯洛神水,千年蕴回甘

蝉鸣渐起时,暑气便循着时光的纹路漫了过来。古人解暑,从不是简单的驱热,而是将生活的智慧与自然的馈赠,酿成了舌尖上的风雅。如今,当我们捧起一杯乌梅洛神水,尝到的不仅是酸甜生津的清爽,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。
 
洛神一顾,暑气皆消
 
《洛神赋》里,曹植笔下的洛水女神“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”,而现实中,洛神花(玫瑰茄)恰如从洛水深处走来的精灵,自带解暑的灵韵。古籍记载其“解暑热,悦颜色”,盛夏时节采撷晾晒,沸水冲泡后,茶汤便染上琥珀般的嫣红,仿佛将洛水的霞光锁入杯中。
 
相传,三国时期暑气酷烈,曹植在洛水边苦思文章,常感口干舌燥、心烦意乱。当地百姓见状,献上用洛神花与乌梅熬制的酸饮,他饮下后顿觉暑气消散,文思泉涌,后来便有了那篇流传千古的《洛神赋》。虽无确凿史料佐证,却藏着古人对草木疗愈力的深刻理解——洛神花的微酸与乌梅的醇厚相和,恰是驱散暑热的天然良方。
 
乌梅藏锋,千年敛养
   若说洛神花是暑夏的一抹亮色,乌梅便是时光沉淀的智慧。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,乌梅便被记载“主下气,除热烦满,安心”,东汉末年,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创制“乌梅汤”,以乌梅为君药,解夏日暑湿引起的虚烦口渴,成为后世解暑的经典方。
明清时,江南文人夏日雅集,案头总少不了一瓮乌梅饮。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里提过,盛夏午后,取陈年乌梅与冰糖同煮,晾至微凉后饮下,“酸甘相得,暑气自消,笔墨亦添三分灵秀”。这“敛肺涩肠”的乌梅,藏着的是古人“以酸收津”的养生哲学——暑热耗气伤津,酸味恰好能收敛元气,让身体在燥热中守住一份从容。
 
玫瑰点睛,诗意回甘
 
杯中那抹重瓣红玫瑰的芬芳,是点睛之笔,也是古人“理气解郁”的生活智慧。宋代《岁时广记》里,李清照夏日填词时,常以玫瑰入茶,“和血行血,理气解郁”,消解暑热带来的烦躁。如今,这缕花香与洛神花的嫣红、乌梅的醇厚相融,恰如将李清照笔下“晚来一阵风兼雨,洗尽炎光”的意境,揉进了茶汤里。
 
少即是多,本真之味
 
从洛水边的传说到江南文人的茶案,古人解暑的智慧,从来离不开“自然”二字。今天的明仁福瑞达的乌梅洛神水,依然坚守着这份初心——配料表干净得像夏日的晴空:水、洛神花、乌梅、重瓣红玫瑰、黄冰糖,再添少许透明质酸钠与维生素C,没有多余的添加,正如古人所言“万物有灵,取之有度”。
 
沸水注入的瞬间,洛神花舒展,乌梅苏醒,玫瑰吐香,仿佛千年前的暑夏在杯中重映。饮下第一口,酸先于甜漫过舌尖,像触到了洛水的清波;继而回甘渐起,似乌梅在时光里酿出的醇厚;最后是玫瑰的余韵,缠绕着喉间,将暑热带来的烦躁轻轻拂去。
 
这杯茶,没有花哨的噱头,只有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。当我们在空调房里感到口干舌燥,在烈日下奔波后心生倦怠,不妨停下脚步,捧起这杯乌梅洛神水——它带着洛神的灵动、乌梅的沉静、玫瑰的温婉,让千年暑夏的诗意与智慧,在唇齿间缓缓流淌。
 
福瑞达轻养水,以古为鉴,以今为用,让每一口饮下的,都是自然的馈赠,更是文化的回甘。这个夏天,与千年传承的清凉相遇,喝出健康本真,便是最好的时光。
 

将内容分享到您的周边:

返回顶部  

济南市高新区大正路3333号
产品投诉与建议/药物警戒电话:0531-88767360/88251833

联络方式    
网站建设:云华设计